密钥管理技术
密钥管理的内容
密钥的生成
当前和今后较长的时间内,密钥仍然是密码体制安全性的关键——根据Kerckhoff 假设
采用弱的密钥产生方法->整个系统将是弱的
足够大的密钥空间是保证安全通信的必要条件之一
根据所需要保密信息的属性(价值、保密期、可用攻击资源等)
考虑计算能力和加密算法的发展- 密钥生成算法
- 随机数发生器
- 伪随机过程(基于噪声源)
密钥的使用
从存储介质上获取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 严防密钥泄露,及时更换密钥 如密钥使用期已到,或安全性出现问题,必须立即停止该密钥的使用,并从存储介质上删除密钥
密钥的存储
无介质
不存储密钥,或靠记忆存储密钥, 最安全,但不可靠,短时间通信的密钥可以不需要存储记录介质
把密钥存储在计算机等的磁盘上,对该介质的访问设定权限,对存储密钥的文件进行加密
物理介质
把密钥存储在一个特殊介质上(如IC卡),便于携带,安全方便
密钥的备份与恢复
密钥的备份
在密钥使用期内,存储一个受保护的备份,用于恢复遭到破坏的密钥。
密钥的恢复
当一个密钥由于某种原因被破坏了,在还没有被泄露出去之前,利用它的一个备份重新得到密钥的过程。
为保证安全,密钥的备份应该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密钥分量形式存储,当需要恢复密钥时必须知道该密钥的所有分量。
密钥的每个分量应交给不同的人保管,保管密钥分量的人的身份应该被记录在安全日志上。
密钥恢复时,所有保存该密钥分量的人都应该到场,并负责自己保管的那份密钥分量的输入工作。密钥的恢复工作同样也应该被记录在安全日志上。
密钥的销毁
安全性问题
密钥使用时间越长,泄露的机会就越大,对破译者的诱惑越大;
密钥如果泄露,那么使用越久,损失就越大安全性;
措施
密钥需要定期更换,原来的密钥必须销毁; 密钥不再使用时,该密钥的所有备份都必须删除,生成或构造该密钥的所有信息也应该被全部删除